临汾市心理卫生协会 关于协会 关于疫情后 民众心理状况重建的思考

关于疫情后 民众心理状况重建的思考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出现向好趋势,各地企业也在精准防控下有序复工。

在此次疫情中,本人也在经历了14天的自我隔离后,重新进入到了实地的工作当中。虽然早在1月27日,我就开始了线上的各项工作统筹,我也一直以为自己对于这个疫情有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心理上的准备。然而当我复工当天走出社区看到第一个陌生人时,脚步突然停了下来,不由自主产生想往后退的想法。这时,我才发现疫情对我产生的心理影响远比我自己认为的严重。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全国各地的社工机构在各级部门、行业组织的指导下,快速地参与到了抗“疫”的工作当中,而心理支援是作为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专业手段,不断地为有需要的民众提供着专业、贴心、全面的应急心理支援。而我们机构——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就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民政局的指导下,设立了5个电话热线来专门接听低保救助对象、残疾儿童家庭、长者、妇女儿童等群众的心理求助。目前,在应急的心理支援方面,专业医生们、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们都不遗余力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因见到陌生人一刹那下意识逃避般的反应,让身为一个社工的我不禁思考,在疫情过后,该如何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为此,首先我们要对疫情后人们的负面心理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大致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是过度的心理预期导致的过度的行为反应,即对于疫情有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作出不合理的决策或行为;第二是延迟效应相关的心理状况导致的持续性心理应激反应;第三是因疫情的原因导致新的习惯性行为,如习惯性非工作学习作息、习惯性非面对面沟通、习惯性减少群体生活等。第三种是最不容易察觉,但是对于个人和社会存在极大的隐性负面影响,这类习惯性行为既对于我们个人的社交和成长等个人层面造成消极影响,也会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共享社区的建设等社会层面造成消极的长远影响,十分值得我们警惕。

综上观点,社会工作除了在目前防控疫情上,需要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配合其他单位、组织在心理支持、知识宣传、情绪稳定上发挥专业作用,也要有前瞻性思维,发挥好社会工作预防性、发展性的功能,充分做好分析和预估,为疫情结束后的阶段做充分的准备,提前就群众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恢复等做好需求收集及行动策划,以便无缝链接,更好地帮助群众乃至整个社会的复苏。

第一,除关心广大群众的心理健康情况外,也要对应为相关部门、政策决策者、实施者提供充足的心理评估和支援服务。因为这类人群肩负着比一般人群更多的责任、面对着更大的压力,而他们做出的决定和行为也会影响着更大一群人的工作和生活,如何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尤为关键。特别是基层干部,他们既要承担上级部门的各种指示和任务,也要奋战在一线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的身心情况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了解,并根据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第二,此次疫情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可通过各种线上媒介为抓手建立起更为广泛的联系,为后续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能够通过宣传疫情信息的手段将平时和社区接触较少的居民引流到社区的自媒体平台、各种组群当中来,另一方面各项疫情支援工作可以和服务对象建立更牢固的信任关系,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夯实信任基础。

第三,收集居民群众的各类需求,在收集需求的时候注重事实性数据的收集,有利于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出隐藏在真实行为背后容易被忽略的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经济、生活恢复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为点对点的精准介入治疗提供数据支撑。 当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行动、记录、思考和改进,并且将成熟的模式、经验整理完善,不断完善项目、机构、行业、地区的公共事件社会工作规范,让社会工作能够在之后的公共事件当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作用,帮助广大群众和社会更好地应对公共事件。

本文来由临汾市心理卫生协会遍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fsxlwsxh.cn/?p=154

作者: 友心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 5373 1727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